编者按:2014 年12 月,国务院召开全国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规格之高,参会部委之广,是空前的,也是令人振奋的,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的重要批示,充分彰显了对担保机构的肯定与期许,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新的改革坐标。作为集团公司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兴泰担保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对担保机构而言,风险防控和模式创新,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是活下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市担保机构较最高峰68家下降至42家,正常经营仅有28家,累计代偿额同比增长330%;行业洗牌、大浪淘沙,“国进民退”趋势明显。巴菲特讲过:只有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没有穿游泳裤。2014年,在全市融资担保额下降41亿元的情况下,兴泰担保较2013年仍新增担保额14亿元。
一直以来,兴泰担保始终绷紧稳健经营这条弦。项目评审上,采用分级评审制,并邀请外部金融业专家作为评审委员,共同把控项目风险;监管模式上,逐步在客户厂区、办公场所安装监控,实时掌握企业情况。保后模式上,一般客户定期实地检查,关注类客户随时跟踪监管,对担保金额2000万以上的客户,班子成员带队走访,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存在困难,协助提出解决方案,提前化解风险。兴泰担保已逐步形成“全员、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管控模式,代偿率始终控制在低位水平。
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兴泰担保着力加强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探求发展新动力。先后开发了“POS贷”、“进出口企业贷”等十几个特色业务品种,并成为合肥市唯一一家政府采购贷款担保机构和安徽省首家“文化企业创意贷”担保机构。融资渠道创新方面,在畅通银行信贷担保主通道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渠道,多手段支持企业融资。与政策性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合作,通过为“滨湖·春晓”信托计划、“大湖名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开行企业成长贷款”等产品担保,为200多户企业提供了12.2亿元周期为1-3年的资金支持。抵押模式创新方面,引入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余值抵押、林权抵押、存货和设备抵押等动产抵押模式,试水知识产权抵押,有效缓解了轻资产中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又亟需贷款的困境。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三期叠加”经济形态,是担保机构要遵循和适应的经济大规律。
兴泰担保开展的“百户企业经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的企业2014年盈利情况较2013年无增长,且企业家信心严重不足,仅有25.7%认为“预计1年内企业经营情况会有所改善”,有42.8%认为“预计3年以上企业经营情况才会有所改善”。对担保机构来讲,宏观、微观层面都难言乐观。
兴泰担保适时调整业务结构,严格控制宏观政策限制或控制行业企业的投向比例,以实体经济为扶持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2014年,兴泰担保在保企业结构中,小微企业占比51%;行业集中度方面,工业及制造业占比40.83%,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占比12.1%,建筑业仅占8.1%。
“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识水性、顺洋流。”针对性的业务调整,使得兴泰担保2014年实现了41.3亿元的担保额;放大倍数6.44倍,较全市担保行业平均放大倍数4.75倍高出35.6%,计提两项准备5278万元后,实现利润6703万元,同比增长37.6%。从发展速度看,截至2014年末,兴泰担保注册资本由成立之初的0.5亿元增至10 亿元,合并资产总额19.96 亿元,同比增长49.7%,净资产11.04亿元,同比增长62.4%,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保值。
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作为合肥市重点打造的区域性政策担保龙头,如何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模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全行业发展,是兴泰担保近年来思考的问题。兴泰担保一方面多措并举募集资金,将公司增资扩股至10亿元,具备引领带动全行业发展的基本动能;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整合重组工作,相继投资控股巢湖担保及长丰担保、设立肥西分公司;与新站区签署合作协议,与瑶海区、庐阳区等就设立子(分)公司事宜进行积极商洽,并通过输出品牌、人才、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整合重组担保机构的综合经营能力。
此外,兴泰担保坚持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多赢,一方面积极参与并推动合肥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体系建设,近日,与合作银行成功发放合肥市首笔政银担贷款500万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牵头搭建“合肥市国有融资担保公司项目共享平台”,并逐步拓展至合肥市所有担保机构,筑牢行业“防火墙”,共同把控行业风险。
展望未来,兴泰担保将继续践行“三个发展”之路,履行国企职责,为合肥市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