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条例》和省委系列配套制度,切实用好这一管党治党“重器”,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功能,着力提升地方党委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把好前进“方向盘”,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方向正确是根本。 《条例》明确地方党委的主要精力是“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其中首要的就是“把方向”“管大局”。近年来,我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牢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总书记视察安徽以来,我们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一大目标、五大任务”,逐条逐项“回头看”,认真开展自查,努力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颍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关键。 《条例》和《省委工作规则》等系列配套制度,进一步规定了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明确了地方党委实施领导的主要内容。实现新常态下新作为,地方党委必须围绕落实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左右,当好“主心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宣传思想文化、群团、统一战线等工作领导,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两院”依法依章履职,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抓好班子建设是重点。建设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发挥核心作用的重中之重。我们严格按照 “六个坚持”“九个不要”和“四个全覆盖”要求,把从严要求、最讲认真贯穿领导班子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尤其是针对市县乡三级党委集中换届工作,坚持“零懈怠”“零失察”“零偏差”“零容忍”,选优配强“一把手”,持续优化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下活制度“先手棋”,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完善地方党委议事决策规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地方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必然要求。我们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制度,落实主持人重大事项决策末位表态制。出台协商民主建设实施意见,对重大事项广泛征询方方面面意见,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专门制定市委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聘任3名法律顾问,为市委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等提供法律服务。
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应带头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统揽不包揽,决断不武断,放手不甩手,揽过不揽功,正人先正己。党员领导干部应敢于当表率、作示范,按照民主集中制规则议事、决策、办事,特别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把集体研究的事情抓深入、抓具体、抓到位,确保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的有力法宝。我们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勇于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开通书记网上信箱,畅通党员群众表达监督渠道,认真办理网友留言。依托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将党委民主集中后形成的决定、决策及时向社会公开,让广大干群了解掌握有关情况,监督和促进党委决策有效落实。不断拓展纪委监督的广度、深度与力度,实现民主集中制的末端落实。
三、种好政治“责任田”,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有权必有责。组织赋予地方党委权力,必然同时也赋予我们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我们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是失职、不抓党建是渎职”的思想,把管党治党作为分内之事、当然之责和最大政绩,出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制定落实“两个责任”实施、考核办法,配套出台述责述廉、评议、约谈办法,初步建立了“定责明责、谈责督责、述责评责、考责追责”的责任落实机制。
有责要担当。 《条例》对党委书记、副书记、常委会委员等明确了详细的职责分工,就是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全方位、全覆盖、无盲区、无例外。我们专门制发“两个责任”清单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厘清党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纪委的责任。召开党委主体责任集体谈话暨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会,督促市委常委、副市长做好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把压力传递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位。
失责必追究。有责不担,正气难彰;有错不纠,百弊丛生。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用好问责这把利剑,强化监督考核,敢于动真碰硬,先后对751家单位、4775名人员就“两个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排名靠后的地方和部门通报批评,对其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上半年113人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10人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做到“真兑现”“硬挂钩”,着力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四、当好发展“领头雁”,勇于担起同步小康和脱贫攻坚“双重使命”
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同步小康和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党委的最大任务。我们市县乡三级党委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调离。向4个国家级贫困县、30个重点乡镇派遣专职脱贫副书记,对516个村组建1600名由省市县帮扶干部和乡镇包点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参加的驻村工作队,激励各级干部在脱贫一线建功立业。
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我们坚持依托资源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发展保障脱贫、以脱贫促进发展。坚持三产融合、四化同步,走“政府+产业+贫困户”等新路,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现由 “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改善民生的最大工程。我们积极抢抓机遇,推动水、电、路等生产要素支撑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地区水不通、灯不明、路不平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防未病、看小病、治大病”的工作思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因病致贫问题。